2月12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发起人、社科院教授于建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针对媒体近期给予的高度关注,于建嵘表示:这是值得肯定的公益行动。不过,我也希望媒体能恒温,当前不要太热,以后也不要太冷。现在动不动给几个版,还不如将来有一个小专栏,及时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了乞讨未成年人,这样才好。要通过制度建设,逐渐实现让乞讨儿童回归课堂的活动初衷。(黔中早报2月13日)
建议不可谓不中肯,不过,未成年人乞讨现象并非今才有之——无论互联网抑或纸媒,数年前有关乞讨儿童的新闻并非罕见。此前也并非就没有制度,倘如此,那安徽阜阳太和县“限利用儿童乞讨牟利者10日内自首”、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便属无据。简言之,媒体虽早有关注,也早有政策“依据”,乞讨儿童却直至今日才引爆社会舆论,这怎能不令人深思?
作为于建嵘的个人努力,他的所作所为很有意义,也值得肯定。不过,如果换成一个没什么影响力的寻常百姓,这样的活动能否达到如此热度呢?也正因此点,活动参与者李承鹏认为,有必要“找冯小刚 、姚晨 等演艺界名人加入”,目的无非是扩大社会影响力,归根结蒂还是通过制造更大的影响力,督促有关部门努力解决未成年人乞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