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中的“复杂论”让人有些窒息
www.fjnet.cn?2013-01-14 09:56? 王 聃?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关于梦想中的栖居,浪漫的诗人或会想象: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而平庸的我们能够获得的,只是一个雾霾的现实清晨。昨日多家媒体均报道:中国中东部地区陷雾霾天,33个城市严重污染,雾霾并四处蔓延。近期,由于冷空气较弱,多地气温回升,雾霾天气大范围伺机而入,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受到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 雾霾天气当然不是自今年冬天始,此次各地几近“爆表”的PM2.5指数愈发显现出的,其实更是对它治理的刻不容缓。当雾霾天气之危害猛过沙尘暴时,呼吁社会各方参与公共治理,亟须行动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格外关注此次雾霾中的环保部门官员态度。令人五味杂陈的是,我读到了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表态,他说,“我们一定要认识到PM2.5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如果措施到位,在‘十二五’末会有所降低,但是要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还有很大难度,需要很长时间。” 这段话是王金南针对“如何防治空气污染”问题的回答,以此对照,不仅是“五味杂陈”,它甚至还有些令人莫名惊诧了。我从不否定包括雾霾在内的空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客观说来,当下所有的环境问题几乎都是社会弊端的集中反应。譬如雾霾的出现,它既与工业化的不合理布局有关,与城市化浪潮的过度高歌猛进有关,也与市民绿色出行等日常理念缺失有关。要让整个社会都呼吸上健康正常的空气,的确需要成系列且长时间的责任重建,这当然不错。只是,类似的“等待未来”,就是一个环保高层官员对迫在眉睫的雾霾问题最合适的回答吗? 将不容再拖延的民生问题指向虚渺的未来,它当然是容易的,只是泛泛之谈,实在太过敷衍。我们期待环保部门官员对雾霾天气的公共态度,既是希望其不“置身事外”,也是希望其能够厘清责任,推动对雾霾的刚性整治举措出台与执行。一个“复杂说”遮蔽了太多的细化可能。试问,何为“长期性”,何为“复杂性”,何又为“还有很大难度,需要很长时间”?“长期性”、“很大难度”类似的词语本身就暧昧不清,用到环境治理中尤显其讽刺性。形形色色的过往环境事件何以发生?其间原因当然多多,但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有认识,缺乏直接改变的行动”,针对已危及人身安全的雾霾事件,类似的声调不应该再有。 当然,王金南副院长也说到了,“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来应对。”但所谓“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话语,仍然流于宏大,太像官话,也隐约透出些“雾霾整治太困难”的弦外之音。事实上,雾霾整治真的难于上青天吗?并非如此。雾霾整治固然需要整体化视角,但它完全可以从一系列基础工作做起。譬如,将空气质量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譬如,将PM2.5数据长期定时公布;譬如,少上马污染项目,多建城市绿地,通过产业转移加快重污染企业转型;再譬如,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公车出行。特别是控制公车,它对空气质量的提升效应立竿见影。深圳大运会期间封存了半数以上的公车,结果天更蓝空气更新鲜。这些为何不见王金南副院长提及? 环境灾难所引发的警醒早远不止一日,这个社会是该醒过来了,是时候切实行动了。不论如何,雾霾中的“复杂论”都并非我们所需要的公共态度。针对连日雾霾,北京市环保官员表示,极重污染日3成公车应带头停驶。3成也许仍然不够,但我多么盼望再听到类似有现实针对性的声音。相反,因为无助责任厘清,因为画饼充饥,雾霾中的环保官员“复杂说”,只会愈加催人艰于呼吸,并时刻戴上口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4]十面“霾”伏,亟须从“吐槽”走向行动
- [ 01-14]知道了多严重,就要想怎么办
- [ 01-14]比雾霾更让人窒息的是应对乏力
- [ 06-12]雾霾天气带给城市诸多思考
- [ 10-11]严重灰霾天需要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