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清明,也到了各种祭祀活动风行、各种歪风邪气盛行的特别时期、特殊阶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此刻,抒发一下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表达一下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人之常情。
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大街小巷叫卖、热销的小蜜、二奶祭品等;大道小路奔跑、撒野的为祭祀而开的公车、官车等;大庙小堂忙碌、奔波的以祭扫为名而大肆烧钱、摆阔的官太太、官老爷等。……原本很正常的祭扫,成了各种歪风邪气借机滋生蔓延的载体、渠道。而且群众集中出行祭扫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祭扫明火还容易引起森林草原火灾,更容易让一些封建迷信现象有所抬头。
当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仙逝的亲人、牺牲的烈士,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他们的大恩大德、丰功伟绩,应该世代铭记。但是,缅怀、追忆、纪念,必须发自内心,而且要注意文明,如果用歪风邪气来为亲人、先烈祭扫,不但告慰不了他们的在天之灵,更是对他们奉献精神、革命气概的一种亵渎和侮辱。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很多单位和部门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网上祭奠”、“网上查找革命先烈”等专题网站和特色服务,一方面缓解了清明节期间祭扫高峰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条文明便捷的祭扫途径,值得大力提倡并广泛推广。比如,清明前夕,济南市革命烈士陵园为方便群众祭扫,陵园对济南战役纪念馆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设“干部骨灰堂”网上祭奠板块。群众可以在网上选择祭奠类别,写下心灵诉说,表达对亲人的悼念。陵园还完善了“网上查找革命烈士”功能,登录济南战役纪念馆网站,可以在网上查询到济南战役中牺牲的5100多位烈士、安葬在济南市革命烈士陵园的23位著名烈士以及安放在干部骨灰堂的363位烈士的相关资料,并对牺牲烈士进行“献花”“祭酒”“留言”等网上祭奠活动。
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点烛、烧香、敬茶、敬酒等高仿真的祭奠活动。古老的传统,在互联网上用同样的程序平移过来。相对实地祭扫而言,网上祭扫要进步得多,也方便得多。墓,位置固定,凭吊祭奠,空间是阻隔,时间有限制,那些远走他乡的亲友也许无缘前往。而网络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虚拟平台,它可以不受时空的束缚。而且,更重要的,也许是满足了一种精神渴求:肉体消亡之后,在网络空间,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永恒。
其实,网上祭扫,作为一种新的祭奠方式于几年前就已悄然兴起。然而,这一既不花钱又不会滋生歪风邪气的祭奠方式仍然难以突破市民传统观念的束缚。“扫墓还是要到墓前祭拜才够虔诚,才能有那份感觉”,是很多市民青睐实地祭奠的主要原因。加之,很多公务人员公款祭扫、公车祭奠的“加盟”,使得实地“扫墓大军”更是不断壮大,导致网上祭扫显得“曲高和寡”,应者寥寥。
为了使文明祭扫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门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殡葬和森林、草原防火等有关法规政策,总结推广家庭追思、网上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祭扫方式,引导群众采取植树、献花等健康环保的祭扫形式,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扫陋习,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各种伤风败俗的祭祀用品的检查管理,加强对公款祭扫、公车祭奠的打击处理,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同时要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健全,各级党员干部也要做好文明祭扫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使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祭祀陋习没有市场、失去立足之地。只有利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使网上祭扫这一文明便捷的祭奠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倪洋军)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